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传承黄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教育系中华文化传承团—黄河文化奇遇队,在教育培训党总支书记、教育系副主任张娟的指导下,在教育系党支部书记、教育系团总支书记、教育系学工办副主任徐晶晶和指导老师胥甜甜的带领下,2024年7月3日至7月6日到黄河博物馆、黄河花园口、黄河文化公园和大河村遗址开展“黄河润童心,文化永传承”暑期三下乡活动。教育系学子们以饱满的热情,通过寻访、研学和调研等方式,多地点、多形式、多方面地深入了解学习黄河文化、历史和现状,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也提高了对保护和传承好黄河文化的意识。
第一站:走进黄河博物馆,探寻黄河文化
黄河博物馆是万里黄河的一个缩影,是一座黄河知识宝库。通过流域治理区、民族摇篮展区、千秋治河区、治河新篇章区和人水和谐展区5个展区,向大家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以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黄河文化。
7月3日下午,教育系学子们为传承黄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教育系学子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走进黄河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系学子通过导游讲解、自主参观、交流讨论、调研等形式,深入地了解到黄河文化的厚重与灿烂,感受到黄河文化对中华民族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保护黄河的意识。




第二站:重温黄河花园口红色故事
7月3日下午,在黄河花园口旅游区,教育系学子通过参观花园口记事广场、雕塑墙三处遗迹、花园口掘堤处纪念碑,了解了1938年黄河扒口事件,重温了86年前的那一段难忘的历史,感知革命先辈的爱国之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第三站:黄河文化公园研学之旅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集黄河文化、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于一体。7月4日上午,黄河奇遇队走进临河广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远眺黄河郑州段的滚滚河水,追溯黄河之源,探寻华夏文明的根底,黄河奇遇队面向文化广场,近距离瞻仰炎黄二帝巨像,重温黄河文化。黄河奇遇队站在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地的纪念碑前,循着伟人的足迹眺望黄河,感受着毛主席对黄河的深情厚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滋养了中原大地,也孕育了中华文明。学子们深刻感受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心灵的归宿。





第四站:大河村遗址调研记
大河村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标识性遗址,是黄河文化最精彩的组成部分,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
7月5日上午,黄河奇遇队来到大河村遗址,造型别致的彩陶—“星空下的村落”,仰韶时期房基遗址—5000年前的“三室一厅”,厚重璀璨的文物展品,新颖的文创产品,全息投影的先进技术,让教育系学子惊叹大河村遗址的魅力,让他们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参观结束后,黄河文化奇遇队在附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与居民交谈、做调查问卷等形式更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黄河文化现状和了解民众对保护黄河文化的意识。


第五站:郑州幼专附属管城郑航北路幼儿园
7月5日下午,教育系学子通过读黄河主题绘本、黄河文化宣讲、黄河红色故事分享、诵《黄河谣》、我心目中的黄河、黄河主题拓木板版画和黄河泡沫板立体画等形式,给幼儿园小朋友带去了一场精彩的黄河文化宣讲,小朋友们在听、说、读、观和画中感受黄河魅力,增强了幼儿对黄河的认识和热爱,为幼儿植入爱的种子,润泽童年,滋养生命。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提高了教育系学子对黄河流域孕育的中华文明及其传承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传承和保护好黄河文化的重要性,相信他们会将这份收获与感悟化为前进的动力,为增强为黄河文化宣传贡献绵薄之力,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