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份,我校8号教学楼一楼西临床二班教室内,一场特殊的就业指导报告会正在进行。台上,一位帅气、高高瘦瘦的医生正深情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他叫邓元哲,是郑州健康学院2007届毕业生,也是汝州市大峪镇卫生院的业务副院长、副主任医师。从医17年,他扎根偏远山区,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基层医生的责任与担当,成为百姓心中的“健康守门人”。
邓元哲的父亲是一名村医,在他的记忆里,父亲的药箱总是在深夜响起,母亲热了又热的饭菜成了童年最深刻的画面。“患者如果能忍受一点,是不会半夜来求诊的。”父亲质朴的话语,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埋下了从医的初心。
2007年,邓元哲从郑州健康学院毕业后,主动响应“三支一扶”号召,放弃了城市工作机会,来到汝州市最偏远的地区——大峪镇。 初到大峪镇的场景,邓元哲至今难忘。蜿蜒的盘山公路、简陋的卫生院、陈旧的医疗设备,与他想象中的行医场景相去甚远。但当他看到候诊椅上坐满的患者、病房里忙碌的身影,以及山区百姓眼中的期盼时,他突然明白了“健康守门人”的分量。“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的青春就该扎根在这里。”这一扎根,就是17年。
十七年来,他累计接诊患者10.2万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5000余人次。大峪镇24个行政村、201个村民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17年冬,大雪封山,为了给田窑村的留守老人送药,他和同事顶风冒雪步行5个小时;疫情防控期间,他在卡点连续值守50余天,用体温枪和防护服筑起山区防疫的长城。不论节假日或白天晚上,只要有患者的需求,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为百姓服务,还经常半夜背着药箱起来出诊。他说:“基层医疗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毛细血管,是托起全民健康最坚实的底座。”